你好!欢迎访问玩车帝

玩车帝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东风日产“搞事情”,百亿加码研发,还要让中国造反哺全球
2024-01-10 17:15 来源:玩车帝


回望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长速度远超预期。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攀升,乘联会估算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1.4%。另一方面,新能源政策补贴全面退坡后,2023年的几轮价格战反而引起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新能源汽车消费逐渐回归理性,用户核心利益点回归到产品体验上。


因此,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传统车企不仅需要加速转型,更需要做好产品。而好的产品,归根结底在于好的技术。

合资车企加码研发 走上反哺全球之路

首先,任何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汽车这种由上万个部件组成的精密产品,还得靠大量投入进行精细化打磨。其次,对于那些可追溯历史动辄数十年的合资品牌来说,加码技术研发在品牌发展生涯是一种常态。

在中国市场,合资车企搞技术研发主要有两大来源:共享海外公司的研发资源,以及结合中国用户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投入。

而细数下来,近年来为了加速转型,各大合资车企搞技术研发的动作真不少。比如,丰田在2022年投入633.64 亿元人民币研发资金的基础上,后续又成立了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投入6.89亿美元用于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研发布局。


同时,大众在2022年研发投入规模达到189亿欧元,又在中国斥资10亿欧元建设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旨在跟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整体节奏,提升智电汽车发展的本土化效率。


此外,上汽通用也投资了700亿用于智能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

而素来有“技术日产”之称的东风日产,从2003年扎根于此,到如今立足于中国市场转型,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增长中。根据此前日产“2030愿景”,日产本身有一份5年投入2万亿日元以加速电气化产品研发布局与技术创新的规划。


在中国市场,为了契合中国用户的需求与市场发展节奏,日产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于2006年正式成立。成立至今,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为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已超100亿。截至2022年12月,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研发团队从最初的70人增长至2000人以上、累计完成先行技术开发课题441项。


而正所谓有投入,就有回报,目前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已经申请包含710件发明专利在内的1402件专利,申请专利数量在合资车企中领先。与此同时,20年的技术积淀造就了50款量产车落地于中国市场,成为东风日产跻身主流合资车企的重要助力。

可以说,东风日产技术中心见证与陪伴东风日产的成长崛起,如今依然是东风日产转型的核心。面向电气化时代,立足于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东风日产将走向多线路并举研发路线,对动力、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以及新能源汽车平台开发、车身构造以及安全等领域进行全域研究。


近年来,“来势汹汹”的汽车电气化趋势使得全球汽车发展格局隐隐有被打破重组的趋势。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高、政策扶植力度最大、用户选购意愿最高的市场之一,即使面临着上百个品牌同台竞争的局面,中国市场也依然是各大车企不可多得的“最佳转型实践地”。

从东风日产等主流合资车企对新能源汽车高额的投入,不难看出其转型的决心。而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很多技术可能来自海外公司多年的技术累积。但在新能源时代,具备规模效益的中国市场的技术开发与产品落地实践经验,已经能够做到对主流合资车企全球新能源事业的反哺。

智电安全技术落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车企舍得花钱搞研发投入,本质上是期望能够看到一些长期回报。说得通俗点,便是希望能够用一些技术实现体验上的提升,而换取回头客。而从燃油车时代跨越到新能源时代,如果说动力是技术研发的变量,那么不变的“定量”就在于对于汽车安全的执着。

过去,东风日产产品安全性已经在中保研、C-NCAP等权威碰撞测试机构的测试下得到了验证,而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安全价值点在于电池安全,这也是近年来令消费者犹豫不决的主要因素。


为了保障电池安全,通过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正向研发,东风日产开发了“三端”融合+“五维”防护整体设计的鲁班电池。电池采用铝合金航空级龙骨方舱,大量运用1.8GPa超高强材,融合激光飞行焊工艺确保电池密封性与稳定性,并预留360°溃缩空间杜绝碰撞力造成电池变形。

制定电池外部安全解决方案的同时,电池内部融合全时域BMS监控系统对电池进行全天候状态监测,加上电芯采用360°阻燃防爆设计,进一步防患于未然。

而在正式量产之前,鲁班电池历经包含针刺、火烧、48h海水浸泡等200项以上安全测试,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正是基于这份对于安全的重视,东风日产电池技术才能历经长达210亿公里道路验证,依然保持0重大事故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电池安全,东风日产还注重开发更具效率的全固态电池。这种能量密度达传统电池2倍的新型电池不仅续航时间长,充电时间也仅有传统电池的三分之一,能够有效解决用户里程焦虑,预计2028年前能够正式量产落地。


自1947年推出了第一台纯电产品TAMA至今,日产一直是探索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先驱。

目前,东风日产还将注意力放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上。目前已掌握70MPa碰撞氢安全防护以及氢电混合智能控制,1kg的氢可续航120km,做到行业领先。放眼中国乃至全球,多线路并举的转型模式已成既定趋势。作为一种更加“终极”的技术线路,目前中国同样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氢能开发,而在此领域抢滩的车企并不多。未来,掌握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将成为东风日产的“保留节目”。


如今中国汽车虽然进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场赛道,但距离全自动驾驶从政策上与技术上的全面落地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汽车的驾驶主体依然以人为主。因此,为动力性能倾注心血依然很有必要。

近年来,东风日产自主研发了Vita原生纯电平台,搭载工况效率≥91%的X in 1超集成电驱,总成效率可达94.5%。以高效电驱赋能,可让搭载该技术的东风日产产品跑出零百极速3s级的成绩。可以说,在新能源时代“技术日产”加码的驾驭激情依然能够得到延续。与此同时,进一步降低整车能耗,百公里电耗低至10kWh,而行业电耗普遍在15-16kWh,好一点的能做到13kWh。


在智能化领域,相比于过去简单的互动性功能,今天的消费者更追求场景化体验的代入感。为此,东风日产自主开发了灯塔OS车机系统,相比传统只拥有既定选择的座舱,可充分调动车内空调、氛围灯等配置功能,提供更具代入感的场景模式,把智能与舒适做了很好的融合。


通过技术自研,当前东风日产已经能够较为系统性的优化提升新能源汽车从安全、性能、节能到智能等层面的用户体验。而相比于近年来涌现的新兴品牌,拥有近1600万用户基盘的东风日产在影响力与知名度上具备一定的先天性优势。随着东风日产电气化、智能化技术持续跟进,可有效转化用户,为企业创造长远且和持续性发展的条件。

布局多动力赛道 实现“丝滑过渡”

所有技术最终都得落地再来论先进,一个品牌到底能不能走得长远,有时候也得看给消费者端上桌的成品合不合消费者的胃口。

纵览东风日产发展史,既有累计销量突破500万辆的轩逸、也有累计销量破190万辆的天籁。也就是说,东风日产有能力去做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对味”的产品。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主流合资品牌,东风日产对于推进电气化事业发展的态度一直是领先且积极的。早在2018年,彼时很多自主、合资产品尚未发力新能源领域之际,东风日产就已经亮相了轩逸·纯电,而2022年,作为东风日产首款纯电旗舰车型, ARIYA正式上市。


而按照规划,2026年前,东风有限公司还将推出10款中国自主开发设计的新能源汽车,其中就包含有4款日产品牌新能源汽车。据悉,第一款车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面世。与此同时,东风日产旗下三品牌也将协同发力,布局燃油、纯电、油电、插混、氢能源市场,以实现对全技术线路的全面覆盖,给用户提供具有品质保障的多元化选择。

2025年,是业界普遍公认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新阶段。按照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增长趋势,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售规模甚至可能会正式超越燃油车,很多主流的合资、自主品牌纷纷有一份2025计划。因此,2025年及以前这段时间内对于合资车企而言非常关键,将直接决定能否在燃油车与新能源时代实现“丝滑过渡”。

目前看来,基于对于技术的加码以及庞大的新品规划,东风日产已经为全新阶段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国汽车发展还有另一大有意思的现象。在过去,通常都是中国人买进口车。近年来随着汽车上下游供应链的完善以及制造工艺的跟进,有很多“中国造”的汽车已经出口到海外。基于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研发“反哺”能力带来的底气,东风有限公司2025年将启动出口事业,借力中国电动化领域优势,助力日产全球加速转型。

《车壹圈》观点:时代转变,走出舒适圈的合资车企毅然走上电气化之路,不免要历经市场转型的阵痛期。而对智电技术的投入加码,已经充分展现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大浪淘沙”时代的决心。如今,积极求变的东风日产,也以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坚实的研发实力,牵引东风日产电气化事业发展,成为日产全球转型的核心驱动力。